当好智慧机场建设的排头兵——民航建工湖北鄂州机场建设侧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乐鱼直播官方版

当好智慧机场建设的排头兵——民航建工湖北鄂州机场建设侧记

详细介绍

  走进湖北鄂州花湖机场的建设现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推土机、挖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来来往往,工人们在尘土飞扬中穿梭忙碌,跑道已经部分完工,机场整体规划初见端倪。一切似乎与其他机场建设现场并无不同。

  然而,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与其他建设现场不同的是,工人们手中拿着的并不是传统的纸质蓝图,而是平板电脑。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就能看到一个个3D模型精准地展示着施工的内容和要求。

  “近年来,民航建工积极做出响应民航局号召,大力推动四型机场建设,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民航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超介绍说,“鄂州机场是国内第一个全周期、多维度、高标准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机场项目。我们在承建的飞行区场道工程中,全部采取智慧化施工手段,争取当好智慧机场建设的排头兵。”

  去年4月初,在民航建工鄂州机场建设项目组一行入驻现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当时武汉刚刚‘解封’,为了赶工期,我们项目组4个人来到这里打头阵。到了之后看到现场没有一块平地,到处都是积水。”民航建工副总工程师、鄂州机场建设项目负责人刘仁海回忆说。

  民航建工承建的湖北鄂州花湖机场工程飞行区场道工程工期为441天。该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西跑道及配套的快速出口滑行道和平行滑行道,标段范围内的土石方和地基处理、排水、围场路、围界安装等飞行区附属工程,配合其他标段工作及相应的数字化建造等。

  2020年初,受湖北疫情影响,鄂州机场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当民航建工项目组进场时,本该一马平川的场地还处于沟沟壑壑的状态,原定4月移交的场地要推迟到7月中旬才能移交。

  与紧张的工期同时到来的还有智慧机场建设的高要求。鄂州机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采用BIM技术建设的机场,而民航建工承建的跑道项目又位于建设流程的前端,承担了将BIM技术真正落实到具体施工中的艰巨任务,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所谓BIM技术,其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制作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提供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鄂州机场建设项目实行的是“一模到底”的全周期信息模型管理,BIM技术的应用贯穿了整个施工周期,连接了各个参建方。

  “通俗来讲,就是工人们以前拿着二维的蓝图去施工,现在则是用平板电脑看3D模型。模型包括每一块道面板块的分块、每一根传力杆的信息、每一个钢筋网盘和灯坑补强的深化等,能够直观看到完整的设计、施工参数。”刘仁海介绍说,“BIM技术应用是工程建设领域未来的方向,能够加深项目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夯实建筑精细化的管理基础,也能够解决场道工程多专业施工冲突的协调难题,避免因识图错误造成返工而影响工期。”

  虽然BIM技术在房建领域已经有所应用,但在机场建设中如此深度、全流程、大规模地应用,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就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民航建工项目组一到鄂州,就迅速展开了BIM模型的设计工作。

  由于民航建工项目组入场时间早,在施工现场还没有建起办公、住宿场所,只能在附近的新湾镇租用一座两层的民宿小楼,摆上十几张桌子,成员们挤在一起办公。白天,项目组成员要分头去找业主开会,到了19时才能聚在一起讨论怎么样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经常讨论到第二天凌晨。“周边的村民有时会过来看热闹,说你们讨论得真激烈啊!”刘仁海笑着回忆说。

  项目组夜以继日的忙碌取得了成效,在接收施工场地后不久,跑道排水沟系统、土石方的BIM模型基本建设完成,现场施工工作驶入正轨。

  鄂州机场项目管理人员共计30人,施工队伍投入劳动力750多人,劳务作业分为土石方、排水工程和道面工程3支队伍。

  “在鄂州机场项目中,我们除利用BIM建模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可视化操作外,还采用数字化施工模式,并将其贯穿全流程,这在国内机场建设项目中是史无前例的。”负责实施该项目的民航建工第十一总经理部总经理徐刚强介绍说。

  在数字化方面,项目建立了数字化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可视化大屏以“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为基础,融合了人员考勤、设备管理、人员、现场视频监控、配比监控等功能,实现项目管理数据可视化,帮助项目管理层实时掌握整个项目情况,为项目管理赋能。

  “同时,在数字化施工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数字化设备,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人力成本,不仅提高了实施工程质量,而且提升了施工效率。”民航建工鄂州机场项目生产经理韩李说。

  鄂州机场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涵盖数字工地和数字化施工两部分内容。数字工地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环境监视测定、搅拌站配比监控、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施工则覆盖挖土设备、推土设备、刮平机、压实设备、摊铺机械等的监控过程。

  民航建工项目组装备部部长宋端英向记者介绍,数字化施工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能够采集数据,同时将数据传输到验评系统,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就可以监控标高、位置、厚度、密实性等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检测,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的革新对实施工程人员思维的转变也提出了新要求。民航建工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数字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但对习惯了传统操作模式的现场工人来说,对数字化管理需要适应过程。

  “比如有的挖掘机司机说我今天要干活儿,以前他上车就开工了,但现在需要启动数字化平台,会觉得操作比较烦琐。”主管施工员张鹏说,“但是使用熟练后,工人们发现这样很方便。实施工程质量假如慢慢的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监控追溯原因,迅速找到问题症结。”

  在工期缩短的压力下,数字化施工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项目组测量主管赵少杰和记者说,在数字化摊铺设备的帮助下,不仅原本的测量时间缩短了,需要参与的人数也从5个减少到1个,精度和效率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下雨天,工人无法去订钢线做测量,而数字化设备则能直接工作。

  项目组成员朱光龙在国外工作了10年,回国后参与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就是鄂州机场项目。“这一个项目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在国内是最高的,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朱光龙说,“我们在工程计量、数字化管控、人员管理方面都大量应用了智慧化手段,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高起点,对项目团队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借助数字化管控系统,从工人进场的第一天起就会录入信息,实施面部打卡考勤,将工资直接发放给本人,解决了以前项目施工“老大难”的层层分包问题,实现了工人零投诉。

  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项目组成员唐春照参加工作一年后就参与了BIM技术应用,用一周时间熟练掌握了系统的操作,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与专业方面技术团队共同推出了13批BIM模型。前期他还负责水沟施工,每天晚上坚守在施工现场。后来他感到身体不舒服,经检查发现心脏有血管没合拢,做完手术后又马上投入到BIM模型的设计过程中,用青春和奉献为智慧机场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智慧机场建设的成果之一,鄂州机场自立项以来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未来,民航建工将履行好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光荣使命,当好智慧民航建设的排头兵,为打造四型机场继续奋斗,永不停航。”民航建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光蒲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诗彧通讯员付建军)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办公电话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