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工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中铁工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12-10 产品中心
详细介绍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体业务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矿产资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风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环保科技产业,包括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和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的服务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司同时与建筑业具有密切联系。

  2022年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快速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会议指出要快速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围绕先进制造业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要素保障;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推动抓紧实施;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6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12项具体政策;要求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9大领域基础上,第一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方面,提出快速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等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抓紧推动上马实施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2022年5月,国家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电力发展机制。

  202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会议要求出台相应措施,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扩大有效投资。

  2022年6月,习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调研时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们国家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研发技术,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线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依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布局,构建完善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出技术装备更先进,自主化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运输装备标准化率大幅度的提高的发展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预期增加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3400公里。

  2022年1月,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提出初步形成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机构一直在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4月,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指出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水平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6月,国家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提出共同事权,一同承担,目标导向,择优支持等4项支持原则。提出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围绕铁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基础设施进场站、进港口码头、进园区,延伸拓展既有线路,实施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等具体实施内容。

  202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国际省际相互连通、城市群间多路连通、城市群城际便捷畅通、地级城市高速畅达、县级节点全方面覆盖、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

  上述政策为公司从事的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受益于上述宏观经济政策和制造业、建筑业的诸多行业利好政策,预计2022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铁路、公路、城轨、市政、水利水电、地下空间、能源等行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公司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工程项目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及新制式轨道交通、环保装备等产品将得到更多应用。

  公司是专门干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多年来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重视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隧道掘进机产品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步伐,横向形成了“大”“小”“异”不同断面以及土压、泥水、硬岩等不同适应性的全系列隧道掘进机,全面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诸多领域;作为行业技术和应用引领企业,纵向拓展了设计研发、新机制造、旧机再制造、技术服务、工程服务、机况评估、操作培训、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坚持将装备制造与工法推广高度融合,实现了设计与应用的良性互动,在业内保持了“最懂施工的装备制造商”和“最会制造的综合服务商”这一核心竞争力,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地下空间开发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隧道掘进机产销量已连续十年保持国内第一、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其中在水利水电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抽水蓄能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矿山能源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在铁路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是我国隧道掘进机行业首家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奖的企业。

  应用领域方面,隧道掘进机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地改变,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前期地铁建设领域“一枝独秀”,到目前传统业务领域的地铁和铁路、公路、市政、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包括引调水工程、抽水蓄能)、能源(包括矿山巷道、能源管道)等新兴业务领域“百花齐放”。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新增南平市1个地铁运营城市,重庆、广州、郑州、昆明、杭州、长沙、福州、绍兴、嘉兴9个城市有城轨交通新线或新段开通运营;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苏州、东莞2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方案涉及新增建设规划线公里,涉及新增项目制式全部为地铁。除传统超一线城市外,重庆、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蒸蒸日上为盾构机/TBM产品营销售卖、工程服务、再制造等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预计未来隧道掘进机在该领域仍将保持较高体量的规模和一定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南昌地铁2号线号线号线等多个项目盾构机采购订单。在水利工程领域,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将“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列为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水利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加大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2022年上半年,随着引黄济宁、引大济岷、引江补汉、环北部湾引水等重点项目的陆续落地,水利水电市场成为公司盾构机/TBM业务经营拓展的“第二曲线”和重要增长极。依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十四五”期间开工1.8亿千瓦,2025年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十五五”期间开工8000万千瓦,2030年投产总规模2亿千瓦;“十六五”期间开工4000万千瓦,2035年投产总规模3亿千瓦;“十四五”期间拟建抽蓄电站177座,“十五五”至“十六五”期间规划了近100座抽水蓄能电站。2022年7月,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要求快速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尽快投产。近年来公司深耕抽水蓄能TBM的研发和应用,先后研制出一系列应用于该领域的TBM产品,填补了国产TBM在抽水蓄能行业应用的空白,成功开发了抽水蓄能电站市场,产品覆盖抽水蓄能电站的排水廊道、自流排水洞、交通洞及通风安全洞、排风竖井、引水斜井等全部领域,TBM机械法施工得到了业内客户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公司首次进入南网双调市场,中标了应用于南宁、肇庆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TBM订单,在国内抽水蓄能领域保持了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预计未来,水利水电领域将是盾构机/TBM应用的重要场景。在能源领域,矿山能源市场在202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作为率先进入矿山隧道建设领域的隧道掘进机企业,成功研制了一批性能卓越、针对性强的矿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在矿山领域的应用得到客户的认可。随国家对“绿色矿山、智能矿山”政策的引导,盾构机/TBM工法在煤矿领域的成功施工案例持续增加,促进了TBM、掘锚一体机等产品的快速升级和更新迭代,预计未来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将为盾构机/TBM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煤矿、金矿等领域取得了优异的经营效果,中标了临涣煤矿、三山岛金矿、汾西煤矿等项目10台盾构机/TBM订单。在铁路建设领域,依托盾构机/TBM以及以三臂凿岩台车、重型悬臂掘进机、湿喷台车、拱架安装机、门架式支护台车为代表的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在铁路建设领域的良好应用,以及随着深大(深圳机场(000089)-大亚湾)城际铁路、深惠(深圳-惠州)城际铁路、昌九(南昌-九江)高铁、深圳沿江高速项目的启动,公司隧道掘进机和隧道施工专用设备业务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预计未来一个时期,铁路市场将成为隧道掘进机和隧道施工专用设备的重点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高原铁路、深大城际铁路、深惠城际铁路、珠肇(珠海-肇庆)高铁等多个铁路项目盾构机/TBM订单。

  公司从始至终保持着在铁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等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研制方面的龙头地位,先后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装备、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代表着国内高速铁路施工装备研制技术的顶配水平,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铁路运架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85%。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铁7万公里,2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实现铁路全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部实现高铁通达。结合国铁集团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要求,公司在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制出国内首台千吨低位过隧单主梁架桥机“陆吾号”并在广湛(广州-湛江)高铁项目成功首架;研制了国内首套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工艺及装备,成功应用于深圳地铁3号线吨架梁起重机设计制造等项目。此外,近年来公司深耕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系统技术开发提升业务,成功研制了海上风电等工程建设所需的基础施工及起重安装设备、海上救援打捞设备、港口及航道疏浚设备等,为客户定制适应不一样工况需求的各类海工装备,在海工和港口市场领域取得新突破。

  公司是我国最早、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高中低速和全系列轨型,经营事物的规模包括道岔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是目前全球生产顶级规模的线路轨道系统和工务器材供应商,在高速道岔(250公里/小时之后)、重载道岔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在普速道岔市场占有率超过45%,在城轨交通道岔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在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参与了我国历次铁路大提速,研发出包括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第一组高锰钢辙叉、第一组高速道岔、第一组重载道岔在内的全系列道岔产品,成功攻克中低速、高速磁浮道岔关键技术,完成时速600公里磁浮道岔现场架设,通过采用新技术和优化结构设计及辙叉成型工艺,成功开发了Ⅱ代高锰钢辙叉,保持了行业领先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地位。

  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从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形成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发展快捷融合的城际和市域铁路网以及构筑一体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枢纽等4个方面规划了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的主要任务;国铁集团召开的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主要工作目标为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吉林省、甘肃省、山东省、山西省、新疆建设兵团等明确规划加强地方铁路项目建设,加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形态趋势,预计未来道岔业务仍将保持一定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在铁路道岔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基础上,公司加大对城轨交通道岔业务的投入,利用技术优势为客户订制个性化产品,将城轨交通道岔业务打造成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郑州铁路局集团等大修道岔订单、新建金华-宁波铁路等高速道岔订单以及广州地铁10号线号线等地铁项目道岔订单。

  公司是全球钢桥梁制造安装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经营事物的规模以制造、安装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为主,并涵盖工业生产厂房、车站、展馆等建筑钢结构业务,在国内大型钢桥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公司先后参与建设了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超长、超大桥梁,创造了70次跨越长江、40次跨越黄河、33次跨越海湾的骄人业绩。公司在钢桥梁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从始至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研发了高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钢梁安装、大节段钢塔安装等技术,突破缆载吊机长行程同步行走和自动控制、钢塔与吊机耦合震动等行业技术难题;推动钢结构加工制造数字化转型,建成国内首个钢结构智能生产示范线,搭建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开创了我国大型钢桥梁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制造的先河,大跨度重型桥梁钢结构制造自动化、工厂化成套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由“桥梁大国”成功迈向“桥梁强国”的主要推动者。

  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第二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应用钢结构等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国家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并且实现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预计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及钢结构桥梁比例将持续提升。此外,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加速了部分中小型钢结构企业的出清,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逐渐完善使钢结构市场呈现出标准化、规模化的趋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加之行业门槛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公司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预计将有更好的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高原铁路大渡河特大桥项目、黄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钢结构项目等大型钢桥梁项目订单。

  公司在新型轨道交通领域成功研制出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中低速磁悬浮和新型低地板有轨电车四种“新时代号”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在武汉、合肥建成了两条车辆试验线,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逐渐完备技术和工艺,具备了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及钢结构轨道梁、钢立柱和道岔的自主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服务能力,在轨道线路控制及安全运作维护、列车控制技术方面具有集成优势。

  新型轨道交通相较于原有的城市地铁和轻轨,具有投资低、建设工期短、绿色便捷和适应复杂地形等优势,更适合中低运量的中小城市交通主干线、大城市主干交通线的联络线、延伸支线,以及市域、市郊轨道交通和大型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运输线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都市圈科学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统筹利用既有线与新线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打造1小时通勤圈”。随着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人口大市、经济发达城市有望成为新型轨道交通建设的主阵地;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指引下,众多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有望取得新突破,国内潜在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8月9日,公司联合江西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设计、建设的世界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省兴国县顺利竣工,为我国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智能化、现代化轨道交通网开启了新的里程碑,是对“磁浮+文化+旅游”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公司坚持以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咨询业务为主,持续聚焦污水处理、固废处置领域,并全力发展生态修复、绿色建造等领域业务,业务覆盖集“研发、咨询、设计、制造、总承包、运营、投融资”于一体的完整环保产业链。报告期内,公司新升级获取环保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获授环境治理行业甲级、资信甲级资质,目前拥有行业所需各类专业承包、总承包、设计、资信、运营等行政许可和行业资质12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攻坚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以及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2022年7月14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和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要求重点优化升级村庄供水保障、清洁能源等设施,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受益于“双碳”政策,未来环保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报告期内,公司中标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污泥处置工艺设备项目和污泥处理处置设备集成项目等重点项目,并出口赞比亚一体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和饮用水净水设备,实现海外市场新突破。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中铁工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以“价值创造,双效提升”为目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扎实开展提质增效,推行大商务管理,聚焦市场开拓,在做好传统优势领域业务的基础上,巩固新兴业务发展成果,加速拓展“第二曲线”市场,向风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86.65亿元,同比增长51.57%。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75.85亿元,同比增长47.73%。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设计、研发优势,坚持将装备制造与工法推广高度融合,大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兴市场突破,以解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出矿用TBM、小转弯TBM、高原型湿喷台车、智能化凿岩台车等创新型施工装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助力公司产品在铁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中标了南宁、肇庆等地抽水蓄能电站、三山岛金矿、汾西煤矿、高原铁路、深大城际铁路等项目盾构机/TBM采购订单;海外市场实现逆势增长,中标了韩国龙仁电缆隧道项目、新加坡地铁项目、泰国曼谷供水工程项目等盾构机/TBM订单。

  (2)工程施工机械新签合同额10.81亿元,同比增长85.38%。报告期内,随着近年来国内铁路、公路桥梁跨度增大、梁型加重,推动了新型桥梁搬提运架铺等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使用,公司结合市场变化加大对新型桥梁搬提运架铺等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市场开发,报告期内中标1000吨过隧运架设备和1700吨架梁起重机设计制造等订单。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198.22亿元,同比增长31.75%。

  (1)道岔业务新签合同额38.88亿元,同比增长23.77%。报告期内,在“稳增长”政策背景下,公司持续优化经营策略,提升道岔产品的创新能力、设计水平,以更为强大的供货能力、更为卓越的质量水平、更为优质的服务水准赢得客户认可;中标了金甬铁路(金华-宁波)等国家重点铁路项目道岔订单,新建金华至宁波铁路、汕汕(汕头-汕尾)铁路等地方重点铁路项目道岔订单,以及贵阳地铁S1线号线、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道岔订单。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新签合同额159.35亿元,同比增长33.86%。报告期内,桥梁钢结构业务迎来了“稳增长”和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等行业利好,随着国家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及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为桥梁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公司持续加大经营开发力度,报告期内中标了高原铁路大渡河特大桥、黄河特大桥钢结构项目、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钢结构项目等项目钢结构订单。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94亿元,同比增长4.76%。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受益于新签订单增长及以前年度销售产品陆续达到收入确认时点,本期实现营业收入39.91亿元,同比增长3.68%。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因新签订单的大幅增加,本期实现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12.45%。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本期实现营业收入88.27亿元,同比增长0.68%。

  (1)道岔业务因上年新签订单的下滑,本期收入转化较少,实现营业收入18.42亿元,同比下降19%。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随着国内基建投资持续回暖、新签订单持续增加,本期实现营业收入69.86亿元,同比增长7.5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风险概述: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方面,全球经济跌势确定,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预期转弱、需求不足、供给冲击的“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乏力。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可能对公司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住“新基建”“老基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制造为本”理念,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产业(300832)落地见效,形成企业发展的新动能,稳住规模基本盘;通过强化市场营销,深化经营质量,有序推进海外营销属地化建设,全力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提升管理能力;通过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推进“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科技攻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风险概述: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及其他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及其他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基建建设投资规模关联度大。国家基础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变动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经济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规避政策性风险;通过与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产业换市场、技术拓市场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经营风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研究国家针对未来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走向,通过对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结合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研制引领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打造新的市场空间。

  风险概述:上半年,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国内经济运行再度放缓,造成公司项目建设周期拉长,生产物资供应延期,产品运输不畅,商务和外贸经营活动受到限制,产品成本升高,收入确认延迟,增加了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围绕疫情防控、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方面研究分析风险,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采取24小时驻厂等有力措施,全力保开工、保生产,最小化降低疫情影响,最大程度保障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加强履约管理和成本管控,及时了解掌握相关属地疫情变化和政策,动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针对重点项目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保证产品按期交付;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随时应对疫情突发和处置。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结构等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市场竞争对手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等。随着铁路建设投资放开、投资结构和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降低,产品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构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在盾构机/TBM业务方面持续巩固提升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成果,突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巩固扩大科技型创新企业的领先优势;在工程施工机械业务方面做好产品集成开发,实现精准创新、有效创新,提高服务能力;道岔业务方面,在产品设计、工艺提升、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和巩固与重点客户的合作机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和市场规模;在钢结构业务方面,精耕“大、新、难、特”桥梁钢结构市场,提升技术领先优势,推进精细化制造、精益化管理,强化责任成本管控,持续巩固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掘进机、道岔、桥梁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过江过河通道、跨路通道、城市轨道及其他公共交通基建工程项目,可能在生产制造、安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生产、施工或运营事故的风险,给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和质量管控,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制造、施工全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稽查队伍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安全质量稽查机制,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消除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不断创新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努力将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风险概述: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涂料、焊材及机械产品重要部件等,尤其是钢材占总成本比重较高,主材价格波动将对产品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部分设备、机械产品零部件等需要同供应商合作开发或向供应商采购,个别产品需要使用进口零部件,若主要供应商供货情况发生重大调整,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

  应对措施: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分析重大事件、灾害和疫情等对企业供应链冲击风险,作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加强原材料价格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分析,研判价格波动趋势,强化项目成本预算编制,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调整项目投标价格,降低风险;精准研判市场经营情况,提前备料,锁定价格;加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推进零部件国产化、通用化;加强供应链各方安全信息的反馈沟通,强化产业链协同,对于部分关键配件,提前储备安全库存,保障可以在第一时间预防供应链安全风险。

  风险概述:疫情持续造成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疫情冲击带来外部供给中断、需求下降以及全球价值链波动等风险加大,出口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弱化,同时国际政治形势变动、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干预及文化冲突等因素可能增加海外项目履约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推进海外经营“属地化”管理,加强海外业务精细化设计和实施,积极创新海外营销模式,通过网络营销、协同营销、代理销售等方式对接海外客户,提升海外经营能力,实现更多滚动经营,着力提升市场份额;二是提升履约水平,强化过程监控和预警,以过硬的产品服务质量推进“以干促揽”;三是坚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国际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海外经营风险。

  风险概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铁(601390)为全球最大基建承包商之一,公司与中国中铁及其他关联方存在一定数量持续的经营性关联交易。

  应对措施:继续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相关制度,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要求,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提前完整预估交易额度,及时、充分做好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确保关联交易行为程序合法、交易对价公允。

  公司是全球销量最大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最大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也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生产制造、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品牌等方面优势突出。公司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认定。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生态构建,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23家;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科技进步奖363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7项,中国工业大奖2项,中国好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56项,其中34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3193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3件,国内发明专利707件;主(参)编国家或铁道行业标准及工法167项,其中国家标准44项。2022年上半年,“一种大型组合梁钢主梁总拼自动化焊接装置及自动焊接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渣土资源化利用系统”“含架梁支撑的多油缸支腿组合式低位运梁车”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二届专利大赛特等奖。目前,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的员工2686人,占员工总量的22%以上,拥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14人,国家专项计划专家1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3人,詹天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钢结构大师1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是中国盾构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报告期内,公司攻克了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世界级技术难题,研制出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中铁599号”,应用于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首次实现井下无人掘进,在竖井掘进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直径9.84米的世界引调水工程硬岩掘进机“弘毅号”,应用于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搭载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智能混喷、渣水分离等功能,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世界引调水工程双结构、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其多项设计和施工工艺均为国内首创;研制出国产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机“东湖号”,应用于武汉两湖隧道工程,攻克了大断面小曲线、长距离复杂地层施工等多重难题;研制出直径5.06米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同舟号”,应用于菲律宾安嘎水项目5号隧洞,通过优化配置布局、提升刀盘强度、加强关键部件防护等级等针对性设计,实现了掘进机安全高效应用于富水地段和长距离掘进项目;研制了高原型智能锚注一体台车,能够适应高原高寒环境下的隧道支护施工作业,成功应用于成自(成都-自贡)铁路老罐石隧道、高原铁路拉月1#横洞隧道等,成为新一代主动支护施工关键装备。

  2.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工程施工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位居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制了国内首套全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工艺及装备,成功应用于深圳地铁3号线施工建设,与传统现浇施工方法相比,施工人员减少80%,施工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研制了250吨级桥面吊机,应用于百合郁江特大桥钢梁架设,具有起升、变幅、调平、自走行等多种功能,能够适应标准节段及合龙段吊装需求,工况适应能力强;研制了国内最大、起重能力最强的100吨拱上吊机,应用于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专用航道桥架设,采用特制轨排设计,实现由平弦到爬拱梁段平滑过段,解决了双层钢桁架桥的施工难题,为中国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制了国内首台千吨低位过隧单主梁架桥机“陆吾号”,在广湛(广州-湛江)高铁项目成功首架,实现了40米和32米跨度箱梁快速便捷地架设,大幅提升了桥梁架设施工效率。

  3.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道岔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报告期内,研发了孟加拉铁路首组套线变形道岔,该道岔结构复杂,涉及多股道、多轨距交插变化,设计制造难度极大,形成了多项新成果,为海外道岔产品的开发积累了宝贵技术经验;研制了新型钢轨客货共线米交叉渡线道岔,设计理念和设计结构吸取了国内重载铁路的成功经验,实现了与现有同型号交叉渡线道岔的整组互换,推动道岔简统化迈出重要一步;研发了乌干达铁路用BS80R钢轨系列道岔和铁路平交道口,产品在满足既有线改造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在非洲市场实现新突破;研制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用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器,应用国际首创技术解决了主桥各跨梁缝宽度大、伸缩范围长、梁端转角以及道床类型特殊等难题。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了钢桥梁绿色环保涂装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瓯江北口桥项目,解决了水性涂料施工、钢桥梁智能化涂装等诸多技术难题;突破了高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钢梁安装技术瓶颈,实现了牵引钢丝绳恒张力与行走机构同步控制,解决了缆载吊机长行程同步行走和自动控制的难题,为高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钢梁安装提供了关键技术储备;突破了大节段钢塔安装技术,通过采用稳定安全的施工设备,解决了钢塔与吊机耦合震动的技术难题,为超高大节段钢主塔安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安装设备;实现了基于CATIA平台在钢桥制造中的应用,构建了钢桥虚拟组装三维工艺体系,应用于现场可视化手持终端,实现了工位组装及关键控制点的实时化、可视化,大幅提高了组装效率。

  5.新型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公司研发了悬挂式轨道交通关键装备制造技术,在湖北武汉试验线、江西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项目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开发了悬挂式轨道交通轨道梁、立柱生产制作工艺及现场安装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轨道梁柱的制造及安装精度;研发了新型悬挂式可动芯道岔,应用于武汉光谷生态大走廊旅游专线,实现了在线路接口多、结构复杂、驱动机构多、受力工况恶劣等情况下的可靠运行;研发了齿轨车辆转向架关键技术,形成成套转向架技术储备,助力企业进入山地旅游轨道市场领域。

  6.新型科技环保业务领域:公司研发了隧道施工污水治理成套技术装备,可在多种极端条件下有效去除施工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研发了铁路旅客列车粪污废水处理技术系统,建立了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铁路旅客列车便污废水综合治理及生态优化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铁路旅客列车高浓度便污废水达标难问题;开发了分散式生活垃圾污水快速处理一体化设备,可多场景应用并解决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铁路站段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数智升级”工程,盾构机、钢桥梁、道岔、工程项目施工装备、隧道配套5个领域7家单位的智能制造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其中,在盾构机方面,盾构4.0工厂成功应用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工厂、车间、区域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等透明化展示,打造了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高效率、高质量、绿色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在钢桥梁方面,基于统一编码管理和智慧云中心,打造了以技术数据为源头、生产计划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完善的桥梁钢结构数字化生产线;在道岔方面,以柔性制造与规范并重赋能市场响应,通过业务系统与成本系统一体化,提高了成本管控能力;在工程项目施工装备方面,通过对全流程业务应用组织梳理,实现了主业务流程的信息贯通,强化了合同运营和资金收付监管,实现了权限受控状态下的全层级、全业务领域的数据管控分析;在隧道配套方面,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作业,在关键管理环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管理和协同效率,进一步缩短项目交付周期,有效降低成本。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累计荣获信息化类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荣誉25项,获得省部级认定的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10项,承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信息化项目9项。“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智能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管理决策分析”案例分别荣获2022年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和优秀项目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产品产业升级,提高各生产基地的数智化水平,累计建成中铁山桥南通、中铁装备产业园等7个智能化工厂,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的自制能力慢慢地加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郑州等20个隧道掘进机生产基地,近60条生产线,具备常用工位TBM/盾构及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0台套的生产能力。盾构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拥有世界首条全自动滚刀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生产线,能够自动化生产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机滚刀;盾构总装方面,公司引入了智能仓储系统、激光检测仪等智能制造和检测装备、系统,逐步实现了产品零部件柔性制造,提升了盾构机总装效率和质量;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制造方面,公司在河南新乡开拓了水平运输产品的铆焊、轮对及转向架装配生产线,设备整体自制能力与常态化环保管控同步提升。公司新建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启用,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原材料、焊接加工、零部件存储、制造全过程数字仿真等功能,大幅提升隧道掘进机智能化制造水平,为公司智能制造和工艺技术水平发展提供新动能。

  2.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重载高锰钢辙叉生产基地,通过采用新技术和优化结构设计及辙叉成型工艺,成功开发了Ⅱ代高锰钢辙叉,具备年产20000组道岔、40000根高锰钢辙叉的能力;拥有行业内首台成套自动化合金钢热处理生产线、辊压生产线,合金化高锰钢冶炼和热处理、细晶成形、预硬化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高能数字射线检测中心,具备金属材料及构件的高能数字射线、超声、渗透及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能力,实现了无损检测需求的全覆盖,满足公司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通过全面推广生产信息化系统应用,实现了订单全过程BOM化运行。

  3.在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在武汉市拥有470亩加工制造基地,10万平方米重型厂房和大型特种施工机械全流程生产线余台套,大型数控下料机7台,半自动切割机20余台,加工中心、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类加工设备50余台套;拥有自动化焊接设备及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生产管理平台,打通了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信息桥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动国内工程项目施工机械生产制造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山海关、宝鸡、扬州、如皋、九江、武汉、南京、中山等生产基地,年产各类钢结构达140万吨,基本覆盖了国家桥梁钢结构市场较集中的长江经济带、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等区域,新建的舟山生产基地各项建设工作正快速推进。公司积极推动钢结构加工制造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首个钢结构智能生产示范线,搭建了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可实现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开发了超声检测监测系统,将实现多点、异地实时无损检测过程监测,完成了钢结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开发,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加快生产进度。

  报告期内,公司勇担“中国品牌日发源地”重任,聚力品牌建设,品牌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结合更加紧密,产品“新名片”相继涌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东湖号”助力世界顶级规模城市湖底隧道建设;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共工号”推动桥梁建造工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深圳机场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铁工业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铁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